华工科技:用创新挖掘大价值
湖北省上市公司协会

打印本文             

全球每10台空调中,有7台温度传感器来自这里,国内每10台新能源汽车有6台智能热管理系统由这里研制;4G时代,这里的光收发模块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三; 这里诞生了中国激光行业史上50多项“第一”,成就的取得来自10000多个客户现场的经验累积……

这是“隐”于光谷的华工科技,20年前初创时还只是年销售额不足8000万的校办企业,现在早已“逆袭”成国家创新型企业、业内知名上市公司,连续数年销售规模、净利润平均增长率在35%以上,截至今年9月,华工科技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23%。

“无论是传感器技术还是激光技术,都是使能技术,看似离老百姓的生活远,事实上一直发挥着‘隐形的作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这样介绍说。


15764637159240.jpg


在一张薄如蝉翼的手机面板上,利用华工科技研制的超快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可以穿透的孔精细到插不进一根头发,即便是蓝宝石类易碎材料,也可瞬间完成无裂切割;采用激光拼焊技术,车身零件数量约减少25%,车身减重20%以上。而汽车重量每减少50公斤,每升燃油可多开2公里;切割头在机械手灵活带动下,一件汽车B柱50秒内完成切割;常见的5.5寸手机显示屏,通过激光全自动异形切割机,8秒一体成型切割完成;远程遥控家中空调,打开家门迎接我们的便是惬意的凉爽,寒冬中启动汽车,10秒内汽车空调开始稳定供暖,从家用电器到智能家居再到新能源汽车,华工科技研制的小小传感器支撑起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受制于人,“逼”上创新路

华工科技的科技创新成果有目共睹。

我国首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首套工业级紫外激光器、首套激光三维远程焊接系统、首套激光拼焊设备、首条汽车白车身激光自动化焊接产线、首套全自动激光切管机、首条新能源汽车全铝车身自动化焊接产线……

一套汽车车身激光焊接装备,1分钟焊接一辆汽车车顶;工业级紫外激光器终结了中国在此领域研究了30年无法产业化的历史;高性能光纤激光器一上市,国外同类产品价格应声下降50%……

更为可贵的是,在与国际巨头的短兵相接中,华工科技打破垄断,多次击败对手,代表国家实力站到了世界激光舞台的中央。

其实,华工科技也并非一开始就拥有今天这般创新能力。

1999年,华中科技大学的4家校办企业重组为华工科技,并于次年上市,成为国内激光“第一股”。“背着”一台台激光打标机,华工科技开始闯天下了。

当年,激光对国内很多人而言还很神秘,专业人士却对其技术含量如何心知肚明。

“技术上受制于人。”马新强回忆说,一台激光打标机,公司需花10万元从美国购买激光器等核心设备,组装集成后15万元出售。因为,一台国外原装设备也只要17万元。包括6年前,公司从国外买了台10000瓦光纤激光器,就要6、700万,我们去年推出的12000瓦的成套设备还不到400万。

而彼时,激光应用日渐广泛——能切割、能实现光通信、能全息成像,航空航天、汽车、船舶、钢铁、消费电子等领域开始出现激光身影。

有着高校背景的华工科技深知,掌握技术制高点,缺少创新能力的“基因”才能得到改变。

当时,国外激光技术领先中国20年。华工科技将目光瞄向了联手国外激光企业。2000年,华工科技收购国际著名的激光切割机制造商澳大利亚ACS公司。2005年,华工科技国产化的国内首套数控激光切割机出口北美。


15764638056219.jpg


尝到了整合全球资源的甜头,华工科技开放创新的脚步加快了:与多伦多大学建立北美固体激光器研发中心,现在已推出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35W飞秒激光器,精度可达头发丝直径的五百分之一,未来在OLED行业、芯片加工、生物医学领域将大有用武之地;与德国汉堡激光研究所战略合作,共同开拓全球高端航空造船市场;与全球自动化知名企业罗克韦尔合作,丰富“智能产线”,智能工厂探索实践,将为武船打造无人化智能工厂。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是决定整车续航里程和电池寿命的关键因素,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星星之火,还未燎原”之际,2011年华工科技即看准先机,率先挺入这片“处女地”,凭借近三十年的PTC芯片技术积累,高举转型大旗,从传统的家电加热产品转向新能源汽车加热领域。 “看准方向,先一步到达”,马新强这样总结。

彼时,埃贝赫、伟巴斯特这两家德国巨头在汽车加热领域的垄断地位不可撼动,华工科技旗下的华工高理虽然在温度传感器领域居于绝对领导地位,在汽车行业也积累了很高的美誉度,但在新能源汽车加热领域却是一名“小学生”,也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吃螃蟹的”。

成功离不开正确的路径选择。为了加快研发速度,抓住先机,掌握市场主动权,除了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积累,华工科技不拘一格谋创新,以开放的心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共赢,从与对手合作开发,到与客户联合开发,到“先试用,后买单”的市场推广模式,打赢了一场漂亮的“反垄断”战役。 2013年,公司在国内首创新能源汽车空调用PTC风加热系统,成功进入特斯拉和现代全球供应体系。2017年,华工科技研发团队仅用半年的时间完成国际竞争对手需要两年才能突破的PTC水加热系统的开发,用实力奠定与德国两家家巨头 “三足鼎立”的全球格局。

深耕5G与新能源迎来收获期

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几天后,数十家机构赶赴华工科技调研,目的很明确,打探这家公司在5G产品上的储备以及进展。据华工科技此前披露,去年9月,华工科技子公司华工科技获得首个5G光模块订单。从今年5月份开始,产品交付已经开始放量。

据了解,围绕5G前传、中传和回传网络建设需求,华工科技重点布局了25G、50G、100G、200G高速率光模块产品,并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同时,公司紧抓数通市场“风口”,推出首款数通高端产品400G QSFP-DD SR8光模块,解决了在信号完整性、光学、COB关键工艺、散热及可靠性等诸多设计难点;发起设立云岭光电,向上延伸光通信产业链,10G光芯片成功实现量产,25G光芯片及器件已完成优化设计。

“5G和数据中心,是我们公司产品的三个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大家都关心的光模块,我们的市场份额肯定不会比4G的时候低。”马新强介绍。据查询,在4G建设高峰期,华工科技的光模块市场占有率超过30%。


15764638563741.jpg


光模块之外,华工科技的高端智能化生产线也在5G时代迎来更多的用武之地。“譬如说柔性屏,这个屏要切割,跟做近视眼睛手术的那个加工精度是差不多的,这就需要用到我们的激光设备,一般的企业他做不了。”马新强自信地说,在掌握高端核心技术之后,高端客户自然会找上门。

与5G类似但布局更早的,是新能源汽车。“我们做了激光铝车身焊接,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还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或者是是温度控制系统,我们的产品在国内,或者说全球,也都是领先的。”马新强介绍。

据了解,和燃油汽车通过发动机的热量实现取暖不同,由于没有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的取暖需要用到半导体PVC材料实现送点加热。

“这个产品我们做出来之后,外界最关心的是我们有没有给特斯拉供货,这个我们也披露过是间接供应商。现在全球也就我们和德国两家企业在做,国内的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包括合资品牌的电动汽车,应该有60%,是我们在提供产品。”马新强透露。

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应用的热传感器技术,又可以追溯到华工科技在温度传感器上的长期“霸主”地位。据查询,在白色家电领域,华工科技的传感器产品长期占据着超过七成的全球市场份额,客户包括格力、美的、三星等巨头。